近期,浙江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评审结果公布,我校寿婷尔老师获得浙江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 寿婷尔老师省优质课评比现场
短短一个月时间,杭高教师连续取得两个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实现了杭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硬核表达。
△ 寿婷尔老师获浙江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 周斌老师获浙江省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这是一场绵延两年的“战斗”。2019年9月,杭州市区说课比赛作为大市优质课的预选赛,准时拉开帷幕,杭州市区数十所学校派出了自己正值“当打之年”的优秀选手参赛,寿老师在这场战斗中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
△ 寿婷尔老师参加杭州市区说课比赛
两个月后,“杭州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杭州大市优质课)如约而至,杭州大市的各个区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分成两组进行角逐,寿老师获得一等奖,并作为小组第一晋级下一轮PK。
△ 寿婷尔老师参加杭州市大市优质课比赛
由于疫情的影响,角逐省赛名额的PK推迟到2021年9月,两年间,经历了高级教师评选、杭州市教坛新秀展示课评比等磨砺的寿老师更趋成熟。在与另一位小组第一,也是十分值得尊敬的优秀对手的角逐中取得了晋级省赛的资格。
△ 角逐最终省赛资格
两年一度的“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审”(浙江省优质课)在2021年11月于龙游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2个大市和2个省直属学校的共14位选手在龙游中学同台竞技。
课题提前一周公布,寿老师选择了两位杭高校友作家郁达夫和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进行群文联读。
磨课就是“磨心”,磨课的过程十分煎熬,但也有一种“狂飙突进”的高峰体验,更是一场集体智慧的“大冒险”。
杭高贡院、钱江语文组在特级教师毕本弓组长和梁国庆组长的带领下,凝结成了亲密无间的磨课团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集体作战”方案,先组织杭高贡院、钱江两校区的语文教师进行头脑风暴,继而由讲课人在海量的信息中畅游择选,形成初步的教学思路。再由杭高语文组的资深高参团队把关,磨出第一稿,进行第一次试讲。
△寿婷尔老师在杭高贡院、钱江两校区上课
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贡院磨、钱江磨、不同班型磨,磨课是一次次“脱胎换骨”,也是一次次“涅槃重生”,这期间,有时沉默、有时争执,有时彷徨无措,有时欣喜若狂。
为了这堂课,杭州市语文教研员金瑞奇老师和杭州市多位特级名师均下场指点迷津,从杭高语文组走出去的大咖们纷纷倾情指导,杭高钱塘学校语文组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了语文组、为了杭高、为了杭州,大家都拼尽全力。
最终的课堂呈现,正如衢州第一中学徐雪斌老师在评课中所说,创设了“真实情境”,指向了“核心素养”,扣住了“单元教学”。紧紧围绕本次评审活动的主题,精彩纷呈,特色鲜明,达成活动目标,是一堂可圈可点的成功课例。
最终,这堂名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古典美学表达——《跟着书本去旅行》‘文化领队’选拔”的课堂,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
寿婷尔老师的竞赛之路,是一次杭高语文教研组集群协力的映射。
杭高语文组是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团结协作、锐意改革的教研队伍。全组目前共44名教师。组内教师队伍老中青教师梯队分布,发挥合力。先后有省特级教师曹文趣、华建武、缪水娟、毕本弓等四位老师,省教坛新秀1人,杭州市教坛新秀11人,各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新锐教师1人,有浙江省毕本弓名师工作室和周伟名师乡村工作室。教研组长及组内名优教师能发挥引领作用,影响力辐射全省。
△ 杭高贡院校区语文组
△ 杭高钱江校区语文组
今年9月29日,主题为“推进‘双新’育人,建设美好教育”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中,语文学科的展示在杭高举行。杭高副校长高利代表杭高语文组在这次涉及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教育盛会上做《有声有色,亲近诗泽——古典诗词的当代表达》课堂演绎,向全国教育界展示了“双新”实践的浙江样本。
△
高利副校长在“双新”活动现场
杭高语文教研组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系统的“新老挂钩”队伍建设计划,通过资深教师一对一对青年教师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辅导,并积极动员他们走出学校走向市、省,乃至于全国,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评课、优质课评比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能力比赛。
依托杭高深厚的人文底蕴、发达的校友文化以及现代示范化学校,杭高语文教研组拥有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教学资源。教研组教师还自主开发了省市精品课程《人文涵养读本》《精工写作16计》《潮语文》《魅力汉字》《歌词神来笔》等课程资源,作为选修课教材投入使用。教研组整理编订《贡院墨存》《有声》,将历届学生优秀作文习作全部辑存,用以与后来学子交流讨论。
△ 毕本弓老师编著校本教材“潮语文”系列
△ 高利老师编著《人文涵养读本》、《精工写作16计》
△ 语文组汇编的教学资料
杭高语文组还积极邀请文坛大家为杭高师生提供文学养分,曹文轩、阎连科、郑愁予、舒婷、麦家、叶兆言、慕容引刀、安意如、方文山……杭高校园里名人的身影络绎不绝。同时,国内著名作家张抗抗授权的张抗抗文学馆珍藏了其从事文学创作以来,40余年间的影像影音、书籍版本、手稿实物等,并运用新科技手段将海量资料用多种方式呈现出来。语文组利用其相关资料的齐全、系统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和影响力,把阅读、研究、教育、学习融为一体,最大化地彰显其文学和写作的育人功能。
△ 张抗抗文学馆
△ 郑愁予杭高讲座
△ 方文山创作经验分享会
除了积淀丰厚的人文育人环境和保存完好的丰富人文资源,作为高中语文学科基地,杭高语文在教学与科研的探索上也独树一帜、卓立潮头。
杭州高级中学于2015年被浙江省教育厅正式确定为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语文学科基地,承担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语文学科的研究工作,承担了语文组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及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任务,是语文组教师进行教学观察和研讨的绝佳场所,已有100余节的公开课和课后研讨活动在此进行。
2019年,谢昆老师的经典阅读课《论语·沂水春风》还获得了前来视察的时任省委书记车俊的高度称赞。
△ 语文特级教师毕本弓老师讲座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组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标准下,编写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语文“选修课程”课程纲要,让“课程的观念”真正落到实处。主要是“一中轴三层四进”的图层结构中的“四进”结构。
△ 杭高语文课程体系示意图
杭高语文基地软硬件建设融人文文化与高端科技为一体。云端授课,ipad教学,杭州中学界唯一的杭高“朗读亭”——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最尖端的科技配套。
△ 基于网络的ipad语文课堂
△ 杭州中学界唯一的“朗读亭”
△ 贡院校区语文学科专业教室
△ 钱江校区语文学科专业教室
杭高语文,始终是百廿杭高最为闪亮的一隅。
她矗立在岁月与现实的堤岸上,用那些充满理想的日子和那些平凡坚定的行动认认真真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相信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成绩与荣耀、可资借鉴的探索与成果。